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我国首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共识发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龄化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拥有全球最多和增速最快的老年人群。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年人中却未引起重视,影响老人功能、健康、营养状况,增加死亡率和降低生

老龄化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拥有全球最多和增速最快的老年人群。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年人中却未引起重视,影响老人功能、健康、营养状况,增加死亡率和降低生活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商讨制定了我国首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吞障患者家庭营养管理路径

主要专家组共识

专家组共识 1

:多学科团队应包括临床营养师、执业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及医疗膳食配制员,根据吞障程度和医疗资源可得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临床营养师根据多学科团队诊断后制定个体化、阶段性吞障老人的营养管理方案,可提高该方案的安全性和依从性。需要多学科团队与机构护理人员执行管理方案,陪护及患者家人密切配合。

专家组共识 2

:应高度重视并加强经专业培训合格的从业者(多学科团队、机构护理人员、陪护),对吞障老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价。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老人的营养筛查量表。推荐使用MNA-SF 筛查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评价不由单一指标或量表决定,需结合多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参考《老年患者家庭营养中国专家共识(2017 版)》。每隔 3~6 个月需进行再筛查与再评价。

专家组共识 3

:应重视并密切关注吞障老人的饮水量及脱水状况;预警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的因素;在专业人士(临床营养师、医护人员等)指导下用稠厚液体与普通饮水交替方式满足每日最低饮水量。

专家组共识 4

:利用中文版 DHI(附录 2 )进行初步吞咽功能分级,以指导家庭营养管理的尽早介入。对 DHI 得分为 0、进入管理体系后出现营养不良或不良反应的患者每隔 1 个月进行 DHI再评价;对进入管理体系后未出现营养不良和不良反应的患者每隔 3~6 个月进行再评价。

专家组共识 5

:建立多学科团队的常规合作模式。尽早请临床专科医(技)师筛查与评价吞障。随后临床营养师根据吞咽功能评级制订并执行“阶段性”营养管理方案。

专家组共识 6

:营养管理是吞障老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吞障治疗可改善个体进食意愿和能力,维持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

专家组共识 7

:应加临床强营养与其他学科的联动合作,建立合作模式。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临床营养师使用的吞咽功能筛查评估量表。建立与吞咽功能分级对应的等级饮食质地调整方案,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验证和后效评价,以持续改进。

吞咽障碍老人营养管理分类

不同吞咽功能分级营养管理方案

专家组共识 8

:个体化训练饮食的调配需在临床营养师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液体食物稠度分级。

分级吞咽障碍调整饮食举例

专家组共识 9

:急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吞障食物标准和对应吞咽功能分级的吞障调整饮食。

专家组共识 10

:以互动形式对患者、家属及陪护开展营养教育工作。

专家组共识 11

:进行营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教育效果。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理解自身病情,告知其自身健康(呼吸、营养、补液等方面)可能因此受到的影响和预后。营养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 食物选择:宜用与忌用的食物;② 食物制备:饮食质地调整;③ 饮食指导:就餐环境、就餐时机、就餐用具、就餐姿势、一口量、饮水量的准备。

专家组共识 12

:重视对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吞障老人常规进行营养教育。规范营养教育内容,力求用最简便的方法预防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重视营养教育的标准化后效评价,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资源投入(人力、时间、物力),以评价其质量-效果、效益,为建立营养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的监测随访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编辑委员会.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6):547-559.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1.html



上一篇:David Sackett:循证医学之父
下一篇:研究成果引全球反响,患者都爱“赖”着他!顺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